Dzwebs.Net

撰写电脑技术杂文十余年

互联网与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ARPANET

Admin | 2008-12-14 20:52:33 | 被阅次数 | 15598

温馨提示!

如果未能解决您的问题,请点击搜索;登陆可复制文章,点击登陆

  今天,以因特网为核心的信息高速公路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迅速延伸,抚今追昔。回顾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ARPANET,又会让我们生出几多感慨、几多启示?

  一、谬言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三十年前的美国。1968年仲夏,在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一家名为BBN的小公司,老板交给计算机专家西弗罗·奥恩斯坦因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局(简称ARPA)送来的一份招标书,招标项目是要建立一个将不同地点的计算机联机并交换数据和文件的网络系统。在当时,这样的网络系统从无先例,所以奥恩斯坦因的老板想知道自己的公司能否承接这个项目。

  奥恩斯坦因将文件带回家中通宵研究,一两天后,他胸有成竹地把文件又放回到老板的桌上。“如果你有意投标,我想我们能够承接”他说:“但我看不出要这东西有什么用。”

  在现代史上,恐怕再没有比这更为荒谬的技术预言了,后来奥恩斯坦因本人也为此自嘲不已。当时尽管他持有保留意见,BBN公司还是参加投标,并且获得了建立高级研究规划局网络的合同——这是一个简陋的用四台计算机进行的试验,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它会演变为今天遍布世界、用途广泛的因特网。

  也许没有高级研究规划局的资金,因特网也会一样问世,因为这样一个网络系统的用途太显而易见了。无数科学家,当时正在开发类似技术。参与ARPANET开发的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历史终将证明,他们的努力与发展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一样举足轻重。

  二、失之交臂

  实际上,为计算机网络提供第一笔种子资金的,不是高级研究规划局,而是美国空军。

  那还是60年代,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兰德公司,研究员保罗·巴伦使用美国空军提供的综合研究资金,研究了使战略军事通信系统更加稳固的方法。

  巴伦特别关心,在全面战争爆发时,如何保证全国指挥机关能够下令进行报复性核打击。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武库都似乎很容易被对方的首次核打击彻底摧毁。结果形成了一种千钧系于一发的极不稳定的平衡。

  巴伦认为,如果双方领袖人物确信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动反击,他们贸然投入核大战的可能性会小一些。他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建立一种极其稳固的发散式网络通信系统。这种如同蜘蛛网似的设计将保证信息顺畅传递,即使部分通信线路受损也无关紧要。

  于是,巴伦写出洋洋十一卷的报告,解释了他设想的通信系统的技术细节。随后,兰德公司正式建议美国空军建立巴伦式通信系统。

  问题在于,当时负责美军各军种远距离通信的机构是新成立的国防通信局。巴伦和一些高层国防部官员认为,国防通信局不具备完成这个项目的技术实力,所以项目暂时被取消,留待一个实力雄厚的机构接手。

  美国空军或许失去了创造计算机历史的大好机会,但巴伦认为当初决定正确。他说:“如果项目草率上马,最后搞砸了,那将很难再重新开始。”

  二、网络问世

  1966年,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局对巴伦式通信系统产生浓厚兴趣,决定建立一个联接各研究中心的试验性计算机网络ARPANET。那时的当务之急是寻找一名堪当大任的项目主管。为此,高级研究规划局四处寻访,终于找到了兰利·罗伯兹。罗伯兹是马萨诸塞技术研究所林肯实验室的一位治学严谨的科学家,有着丰富的计算机工作经验,因为正是罗伯兹有力的领导和管理才使项目大功告成。

  1969年1月,BBN公司赢得合同兴建ARPANET的合同,这成为未来因特网的第一块奠基石。BBN公司开业时只是个音响效果设计公司。它兴建ARPANET的成功实在出人意料。当年9月,BBN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一个受高级研究规划局资助的研究中心安装了首台接口信息处理机。到年底,另外三个该局的研究中心也安装了接口信息处理机:斯坦福研究所、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和犹他大学。1969年11月21日,洛杉矶分校的计算机与斯坦福研究所的计算机联网成功,ARPANET终于问世,尽管一开始这与一个局域网相差无几,而且在场的网络先驱们谁也没有意识到这一成功的历史意义。

  三、成功历程

  ARPANET成功并非一日之功。对一些学究气十足的人来说,分享计算机资源的想法毫无吸引力。BBN公司的一位专家回忆:“对某一网址上的大多数人来说,计算机网络要么无关紧要,要么甚至与他们的自身利益和愿望相对立。”

  在ARPANET早期,最经常的使用者是因调动工作而搬往另一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他们上网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用原单位的特定软件。到1971年,ARPANET由十五个节点组成。科学家们开始使用系统进入数据库和彼此交流信息,而不是进入别人的计算机程序。

  甚至电子邮件也不是网络最初设计时提供的一项服务。这是网络使用中的创造,是一个附加功能,直到1970年左右才开始出现。一旦研究人员意识到使用网络通信、共享信息资源的力量,协作性软件的使用很快被人遗忘。

  1972年,ARPANET初次亮相,向国际计算机通信大会作了精彩演示。为此,ARPANET名声大噪,平均每二十天便有一台新的计算机上网。

  四、功不可没

  在网络开通初期,军方的影响微乎其微。70年代初,军方逐渐介入ARPANET。到1975年,与军方有关的网上通信数量变得十分庞大,高级研究规划局也开始试验ARPANET基本的信息包转接技术在军事上的新用途。这些试验对互联网络概念的形成有直接影响--互联网络将是一个巨大的由区域网络相互联接而成的开放性体系,而不是一个单独封闭的系统。

  信息包无线电就是其中一个试验,这是高级研究规划局官员罗伯特·坎恩提出来的。如果试验成功,这技术将在各军种内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陆军,使用这个技术,坦克、军辆内的移动计算机将能轻而易举地把所有步兵师联接在一起。

  70年代中期,信息包无线电系统的原型在军事演习中大获成功:将该技术应用于在跑道上待命的空运部队,当空运能力突然发生变化时,部队可以通过一台中心计算机,自动修改登机计划。如今,这已经成了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的功能,但在当时却是革命性的突破。

  尽管信息包无线电和信息包卫星系统从未投入实用,有关试验却促使坎恩产生新的想法:如果将包括ARPANET在内的各个信息包网络联接在一起会怎么样? 坎恩发现,这将产生一种强大的信息工具。

  五、光荣引退

  要把这种设想变为现实,需要一个灵活的翻译者,将彼此分离使用不同语言的网络联在一起。这就是被称作“计算机协议”的软件。

  计算机协议将协调许多不同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传递,它得发现中继错误,整理网址,完成所有的电子“邮递”任务。坎恩与同事温顿·瑟夫制定出一个“传递控制协议”,1974年,发表在一个技术期刊上,向全世界推出了网络相互联接、实现网络化的概念。

  到80年代初,ARPANET迅速扩大,所有上网计算机必须能够使用互联协议,这为今天的互联网络打下了基础。1984年国防部将ARPANET一分为二:网络中的军用部分被分离出来建立了新的MILNET(军事网),网络的剩余部分继续为其他使用者服务。

  不久,ARPANET的民用部分遇到了强有力的竞争。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立了NSFNET(国家科学基金会网络),作为超级计算机研究中心之间的高速计算机网络“骨干”。NSFNET很快扩展升级,到80年代末,NSFNET的用户数量大大超过ARPANET,ARPANET逐渐过时。1990年6月1日,它终于被正式“拆除”,结束了二十一年的光荣历史。

  1991年,国家科学基金会决定允许网络用干商业用途,这大大增加了网络的潜在用户。1992年日内瓦核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开发出一种编组和联接INTERNET(因特网)信息的方法,为随后很快被称作万维网(简称www)的信息查询工具打下了基础。

  无论怎样ARPANET在技术和社会进步方面都留下了宝贵遗产。第一个网上团体“交谈小组”,就是在ARPANET上由一帮科幻小说迷所发起的。与此同时。开发ARPANET也为美国培养了一批世界上最优秀的计算机精英。

  瑟夫指出:“毫无疑问,是高级研究规划局在ARPANET上的投资使信息包转接技术成为现实……导致了以后各种新的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大爆炸”。


该杂文来自: 网络知识杂文

上一篇:如何查找网络中IP冲突的两台计算机

下一篇:阐述VLAN的概念、目的、优点和组建的条件

网站备案号: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11001339号-7

版权属性:

Copyright 2007-2021-forever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

Email:dzwebs@126.com QQ:83539231 访问统计